a proposal / 阿美族語網路學院

kapah aw! 如果說再過十年sowal no ‘amis會消失,你要如何反應? 我們知道,’amis的青年多半住都會,而台灣都會的主流社會中 缺乏機會引用母語, so:’linay awaay ko 機會啦! 不是沒有那個心去練習,就是生活狀態如此, 這是一個很難以改變的事實… 其實,我遇到的情況,也有一點像, 每次回美國以後,沒有練習的對象; 因為語言教學唯一的祕訣是練習,練習,練習 所以只有自言自語的狀態才可以改進,讓跟我一起坐地鐵的乘客,感到不舒服 好了,沒有那麼嚴重, 不過我覺得我們可以構造一個空間, 就算主流社會的日常生活中沒有很多機會,我們可以將sowal no ‘amis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拉緊 就算主流媒體對sowal no ‘amis不友善,我們可以建立’amisay a 小大眾媒體 就算原委會只有認定系統,沒有教學系統,我們可以創造一個阿美族語學院 o miharatengan Continue Reading →

懷念一下!

最近我有一種懷念的心情湧上心頭,讓我想起當時第一次去東埔, 那時候,還沒有國家公園,溫泉飯店也未林立在部落的周圍, 而那一次上東埔,因朋友突然間想將我帶回家給老人看,所以沒有時間辦入山證, 我們上去,朋友叫我穿長袖戴安全帽,說 ,我們經過警察的那一邊, 不要講話!點頭就好了! 我們到部落時,剛好是傍晚,一個非常涼爽的日子, 晚餐了後,朋友跟我說,我們去打排球! 各位朋友應該知道,我對球類,其實有一點啊,怎麼講,就是打得不太行呢,所以跟朋友到部落的活動中心時,心裡在想,排球打得很爛,恐怕讓朋友失望。 有趣的是,我們到活動中心,看到的是,整個部落男女老幼一起打排球!而且,他們好像不太在意哪一隊輸哪一邊贏,只要每一個人打,就很開心, 如果有一種壓力,就是不要讓球太快地落到地。 當我下去打球時,我那種不協調的動作,引起朋友的鼓勵和老人家的笑, 不過,我不會因此而不好意思; 我的朋友跟我說,你跟我們打球,大家都很開心! 那天是我第一次去原住民部落,19歲的我,是個熱愛中華文化的少年,來台灣之前,對台灣的歷史一無所知,當然不知道台灣文化多元, 也不了解南島語系的原住民族才算台灣文化的根源。 我認識我的Bunun朋友Iman時,剛好在坐公車, 他當時在台中工作,Iman說他對我很好奇; 他不會英文,所以未曾跟外國人交朋友,他也問我,認不認識美國印地安人? 那時候,中文還不太流利,當他說他是「山地人」, 我卻不懂;他說,「我們好像是台灣的『印地安』, 是台灣的原住民族啦!啊,DJ你要跟我回家,我阿公會很喜歡你!」 25年後,我是個熱愛台灣文化的中年教授,不過當我對學院感到厭倦時, 那位天真活潑19歲青年的我就會跟我說,你多久沒去部落,到底?! 我就會想起 那年去東埔時, 整個部落出來打排球,Bunun的集體生活對我的衝擊, 原來打球不用算術,重要的是每一個人參與, 大家互相鼓勵,培養互助,彼此力挺的心, 這樣才有力量我們! Continue Reading →

democracy’s soundscapes

what does democracy sound like? in the u.s. electoral politics centers on televised events, leading to the predominance of soundbite or mass spectacle. both tend to the repeated slogan, as do street protests. on taiwan, where electoral politics is more personal, entangled with kinship and local patronage ties, the sounds of “paying respect to” or “pulling in” votes on truck mounted speakers signal that elections are coming soon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