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angled hopes

“Matrilineal” is really a codeword for the ways in which mimesis of settler forms does not extinguish ‘Amis claims to particularity and self-determination. But what else does matirlineal mean in Continue Reading →

village industries? 部落產業和多元文化的誤認

因為這個月是豐年祭的季節,所以聽到縣長鄉長村長代表大人的致詞是難免的 我暫時不要責怪他們殖民主義狀態,卻要對台灣政教兩界的言論包含一種好奇心 一種疑問一種納悶 覺得納悶是說,有原住民身分和非原住民身分的官 還有很多原住民菁英,如大學教授 都在說,部落要有所謂部落產業才有經濟基礎 有經濟基礎年輕人才回部落 部落才有未來,原住民自治才能進行 我有時疑問,這樣不是顛倒本末嗎? 不是因為原住民沒有主權(包括土地權,文化權,等),所以部落從自給自足導入經濟依賴? 不是因為土地拿走差不多,才無法維持生活? 這些疑問先放在一邊,我們沒有辦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應該對所謂部落產業的定義表示疑問 一般來講,官方提出部落產業,其實是觀光業的一種 無論在’atolan或者在cawi’ 立委,縣長,鄉長,代表致詞都大力推薦開發觀光 觀光客來的多,年輕人就會回部落,他們這樣說 同時,很多原住民菁英,一邊反對大型觀光開發案一邊提倡部落產業 他們好像在說,部落缺乏產業,所以自治無法執行 但是,如果我們待部落一兩天,我們會發現,其實部落產業已經很多也 有ina開的早餐店,fayi的卡拉OK,有vuvu的檳榔攤,mamu的柑仔店,大姐的理髮廳 弟弟的咖啡屋,年輕人開的瓦斯店,哥哥的鐵皮工程,還有很多哥哥和大叔在賣他們家裡吃不完的漁獲 這些,不是部落產業嗎? 好像不是。那些職業原住民給部落產業的定義,是將部落傳統文化加值, 他們所謂部落產業不是建立在部落為了部落人提供服務的產業 是部落文化加以商品化,然後賣給白浪的對外推銷商業行為 一些方面,我不能完全否認他們所提倡的部落產業 的確,有一些傑出的年輕人在用部落視覺文化做出T Shirt,背包,等產品 也有kakawasan的草帽,等的例子 但是,部落產業,難道只是這一些?為何它的定義,是給非原住民來消化原住民文化的觀光行為? Continue Reading →

playing aborigine (2): open and closed participatory practices

one way that we might productively understand disputes over ethnic chinese either feeling entitled to participate in or appropriate taiwanese indigenous dance is to consider an issue that seems to Continue Reading →

playing aborigine (1): awkward dancers and layered sovereignty

The past few days I’ve been cleaning up some files–as you’ve probably noted from the recycling of old poems and papers today (sorry!). But my writing has also turned to Continue Reading →